,只是通过简单的采用砂垫层
f来进行承载力的加强,并没有进行计算垫层的宽度及厚度,这种方法既没有达到安全的目的,又没有达到经济的目的。
22对于超长建筑物,为了能够更好的减少温度变化对于结构的不利影响,我们设计人员必须对于伸缩缝进行很好的设置,这是十分必须的。但是有些设计人员利用后浇带来代替伸缩缝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后浇带仅仅的能对混凝土材料干缩的影响进行减小,无法解决温度变化的影响。对不便或不能设置温度伸缩缝的超长结构,除了留设施工后浇带以外,还必须采取其他的构造来加强措施,比如加强对于顶层屋面的保温隔热措施,对于受温度影响较大的部位来配置直径小一点的温度筋。
23由于边梁上的荷重一般较小,没有引起设计者的重视,为图受力分析方便,设计者把实际应为连续梁的梁按单简支梁进行设计,致使梁在支座处上部负筋配置量过少。这样必然引起梁在支座附近上部受拉区出现竖向裂缝,进而引起梁上部拦板出现竖向裂缝。如果该边梁长度较长时,问题将会变得更加严重。因为该梁一般直接暴露在室外,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当环境温度变化时,梁的伸缩受到梁端柱或挑梁的约束,在梁内产生收缩应力,该收缩应力作用于原已产生的梁上裂缝处,引起梁在支座附近沿整个梁截面四周裂缝贯通,梁承载力降低,直接影响了使用安全。
24板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承重构件,是它将楼面、屋面的荷载传给其周围的墙或梁上。故板的设计问题必将连带梁、墙、柱等构件的安全。若对整个设计考虑不周,很容易出现设计质量问题,有
f的还可能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楼板设计中常见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板承受线荷载时弯矩计算问题。在民用建筑中,常常在楼板上布置一些非承重隔墙。故大楼板设计中常常将该部分的线荷载换算成等效的均布荷载后,进行板的配筋计算。但有些设计人员错误地将隔墙的总荷载除以板的总面积。另外,板上隔墙顶部处理常采用立砖斜砌顶紧上部分的楼、屋面板,这样会给上部的板增加了一个中间支承点,使其变为连续板,支承点上部出现了负弯矩,而在板的设计中又没考虑该部分的影响,致使板顶出现裂缝。二是双向板有效高度取值偏大。双向板在两个方向均产生弯矩,由此双向板跨中正弯矩钢筋是纵横叠放,短跨方向的跨中钢筋应放在下面,长跨方向的跨中钢筋置于短跨钢筋的上面,计算时应采用两个方向的各自的有效高度。一般长向的有效高度比短向的有效高度小dd为短向钢筋的直径。有的设计者为图省事或对板受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