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固体分散有机质。r
三、生油母质干酪根r
1概念r
干酪根:为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1979年,亨特)。r
沉积有机质包括:有机溶剂可抽提的沥青;不溶于有机溶剂的干酪根。干酪根是有机碳的最重要形式。它比煤和储集层中石油含量之和还要多上千倍,比非储集层中沥青和其它分散的石油多50倍。在古代沉积岩中,有机质的80~99是干酪根。r
2形成r
六、七十年代,关于干酪根的形成研究日渐完善,日本大石渡良志1976年提出认为干酪根的形成的以下三种途径:r
1不饱和化合物至(氧化聚合)中间产物至(聚合)干酪根。r
2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至(聚合)腐殖酸至(聚合)干酪根。r
3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至(微生物作用)腐殖酸至(聚合)干酪根。r
3性质r
从岩石中提纯出来的干酪根呈黑色或褐色粉末,是复杂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在沉积岩中干酪根呈细微分散状态,有时以局部富集的纹层存在于泥岩中。r
4组成及结构r
元素组成:干酪根的元素组成中以C为主。一般分布范围是C:70~90,H:3~10,O:3~19,N:04~4,S:02~5(据Tissot,1984)。干酪根的元素组成跨有很大范围,它的化学成分和结构会因原始物质的类型和演化程度而变化。r
结构:干酪根是一个由很多“桥键”交连的“核”组成,在核和桥上带有各种官能团,类脂化合物可被聚集在核间的空隙中的立体大分子。r
5、类型r
Tissot(1974)根据干酪根的元素分析采用HC和OC原子比绘制相关图,即范氏图(Va
Krevele
图),将其主要分为三大类:r
Ⅰ型干酪根:称腐泥型,富含脂肪族结构,富氢贫氧,HC高,一般为15~17,而OC低,一般小于01,生烃潜力为04~07。r
Ⅱ型干酪根:富含脂肪链及饱和环烷烃,也含有多环芳香烃及杂原子官能团。HC较高,约13~15,OC较低,约01~02,生烃潜力为03~05。r
Ⅲ型干酪根:称腐殖型。富含多芳香核和含氧基团。HC低,通常小于10,而OC高,可达02~03,生烃潜力为01~02。r
第二节干酪根热降解成油机理r
一、烃的演化r
1氯仿沥青“A”和总烃的演化r
2烷烃的演化:正构烷烃的演化;异构烷烃的演化;环烷烃的演化;芳香烃的演化r
二、油气生成的阶段性及特征r
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的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为门限温度。r
门限深度:与门限温度相对应的深度称为门限深度。r
分三个阶段:r
成岩作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