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康家会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政协联络组长刘凤仪近年来,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村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农民将面临严峻的发展挑战。在新形势下,贫困地区的农村将如何去经济建设,找出制约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研究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一、制约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四大“瓶颈”(一)农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化力度不够。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农业结构越来越显得不合理。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不少农户无技术、无资金、无经验,不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造成投入多、产出少、销售难。再者,由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农村中稍有文化素质、有一技之长的青年男女,纷纷外出,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种植业,而留在农村的老年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因缺文化、见识窄,对新技术、新生事物接受慢,宁可固守低效益的传统种植业,不愿向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植物饮料、花卉等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产品转型,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农业生产中的恶性循环。(二)镇、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大发展。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近乎空白,集体没有收入。有的村经济负债相当严重,负担沉重,严重影响镇、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但是给老百姓均分一光,不能集中使用,集体公用资金等于负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聚力愈加弱化。如此,集体没有经营收入,欠债本利要归还,集体办事要开支,“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三)镇、村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战略眼光,影响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有些镇、村干部,整天忙于应付日常事务,精力难以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还有的偏重于显性的政绩,乐于做“形象”工程,对“高、大、外”项目的战略性投入思考较少。有的村干部精简后人数减少,但工作量大,有时因为一些硬性任务等,上面不满意,群众不理解,加上工资待遇低,工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