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创业家》杂志:站长已死变现或成毒药r
r
r
r
  2005年4月7日,厦门,首届中国个人网站站长大会,在会后游览大小金门的游船上,一位站长自豪地说:“如果这条船沉了,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就会瘫痪。”这并不完全是夸张,这100多名站长所做的网站,几乎全部在Alexa全球排名2000以内,而当时所有中国个人站长手中的流量加起来,按最保守的估计,也超过整个中国互联网流量的13。r
r
  站长中国互联网业最草根的一群人,当时俨然已是一股让人无法忽视的商业力量。2004年,蔡文胜成为第一个以站长身份获得风险投资的人,而在此前后,更多站长正脱颖而出,hao123的李兴平,51com的庞升东,58com的姚劲波,以及康盛创想的戴志康,等等,以这些人为代表,一个互联网个人站长的族群似乎突然之间就浮出水面,他们拥有的流量成为了淘宝、百度、Google们争相抢夺的对象,他们似乎一下子成为了某种稀缺资源,变得无比重要起来。r
r
  很遗憾,这只是一个错觉。r
r
  2009年7月20日,当年首倡此事的“站长之王”蔡文胜对《创业家》说:“个人站长的时代,在我第一次搞站长大会的时候就结束了。这不是说中国以后就没有站长了,而是说今天个人再重头做一个网站并做到全国出名,有几千万用户已经不太可能了。”这个判断无疑很残酷,回头看却是事实。r
r
  如果说互联网是一个海洋,那么站长就是一群浮萍,他们虽然拥有不小的流量,但大多凭一己之力,兴趣而为。他们没有独特的技术、创新的模式和强悍的资源,这让他们缺乏独立生长的能力。这就意味着,他们在商业上必须依赖一个外在的平台,才能将流量转化为收入,从中移动,到淘宝,百度、Google,莫不如此。但是,对于高度商业化的大平台而言,流量只是原始积累时期的必要过程,当平台自成气候,站长们手中的流量就将无可避免地走向贬值。而在竞争日益惨烈、管制日趋严格的中文网络世界中,站长这个族群的大部分完全不适应。r
r
  7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网站数量下降到279万2010年1月的数字为323万。换言之,短短半年时间,中国网站总数已经“蒸发”了44万。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是个人站长所开。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优胜劣汰已经开始。r
r
  某种意义上,站长既有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精华,也充分体现了它的劣根性。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过程中,百万站长的推动力至关重要。正如美国的数字革命,是由一代代Geek极客所推动的一样。r
r
  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