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整合,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创设身受学生欢迎的学习情境,二次创编教材,更新课堂总结方式,结合制作幻灯片的基本技能寓情于理进行教学,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关键词】学科整合学习方式转变情境寓情于理综合实践
1.引言科技的不断进步,使计算机可以进入到中学的课堂,如何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
I
ter
et(国际互联网)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找出特别适合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理想认知学习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我们教师应当适当地采用任务驱动策略,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并且为目标积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教学与应用的最优化。
2.教学实例:为此,我授课《综合实践制作卡通片》时,大胆尝试对教材的二次创编。教材是
制作“猫捉老鼠”的卡通片,我觉得这个内容只是具有趣味性,并不能达到教育学生思想的目的,于是改编成制作成语故事“龟兔赛跑”的卡通片。对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也深知它的寓意,这对教学本节课奠基了情感基础。在教学方法上我也大胆创新,采用了“导演排戏”的方法,使之贯穿于整堂课,让学生在新奇、跃跃欲试中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重视综合应用”。本课的教法和学法我是这样设计的:
以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以“任务驱动”法和发现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由易到难完成一个个任务时尽快掌握基本操作;利用网络教室的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教学中,我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发现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一个个子任务通过课堂讨论、分层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的,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在完成任务中不知不觉地实现。
通过学习,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成为讨论活动的主人,兴致盎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利用所学制作出精美的卡通片,尝到作为导演的成就感。
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