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北京报道6月2日,全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座谈会在北京的京西宾馆召开。一度雾里看花的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终于勾勒出了清晰脉络。r
r
伴随《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指导意见》(下称《意见》)的下发,事业单位改革开始正式推进。r
r
目前,全国共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其中,有3000多万名正式职工,900万名离退休人员。这次改革几乎涉及到所有的事业单位机构和人员,这让很多人的心情不再平静。r
r
《意见》显示,中央已经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用20112015年的五年时间,我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r
r
在这张时间表中,事业单位分类将成为第一个五年改革目标的一项硬性指标。r
r
划入政府序列的中央所属事业单位寥寥无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之难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r
r
在这场改革中,政府部门既是推动者,又是被改革对象,改革中的ldquo主客同体rdquo现象使其陷入了尴尬的境地。r
r
有专家分析,各类利益的维护也让这场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革举步维艰。政府的特定利益,事业单位的独立利益,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提出的要求以及改革的个人得失,使得改革的动力在各类利益维护之间互相抵消,无法形成广泛的社会基础。r
r
由此看来,分类改革定下的5年目标并不算长。r
r
在5年目标之下,根据《意见》,事业单位被划分为三类:ldquo参照公务员类rdquo,即承担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划入政府序列:ldquo自收自支rdquo类,即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将被推向市场:ldquo财政补贴rdquo类即公益性事业单位,将从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和机构编制等方面推进,采取ldquo管办分离rdquo等办法完善治理结构。r
r
ldquo这三个类别,其实是按照社会功能来划分的。说白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就是将承担行政职能的变为行政机构;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转为企业,推向市场;保留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这种改革可以形象地概括为lsquo甩掉两头、留下中间(中坚)rsquordquo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宋世明说。r
r
事实上,事业单位改革早已进行多年,并取得了一些效果。比如,在几年前一大批经营性科研院所已经完成转制,变身为企业,部分科研院所还成为上市公司;去年,原属于事业单位性质的出版社已全部完成转企改制。r
r
然而,在分类改革中,事业单位转变为行政机构,意味着在目前国情下,由原来端着的ldquo铁饭碗rdqu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