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状况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8
f24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目前不
能实现的,属于()
A不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
25.度是
A.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
B.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C.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
D.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
26《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7.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运动性B客观实在性
C不可分性D时空性
28实践是指()
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
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
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9、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3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A.掌握这一正确的哲学理论
B.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C.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
D.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2A3C4C5D6B7B8C9C10D
11D12D13A14A15C16D17D18A19D
20.D21B22B23B24D25B26D27B
28D29B30D
二、多项选择题
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
这段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
9
f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E.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4恩格斯说:“当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