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新的教师观: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6、新的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7、新的质量观: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8、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相对于被动学习)。
9、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
10、探究学习: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相对于接受
f学习)。11、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重视语言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评价、
也要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12、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除笔试外,口试、答辩、操作考试、听
力考试、过程档案记录(成长档案袋,科学、艺术活动夹)、鼓励性评语、预测性评语等等。
13、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过程评价主要在于促进发展,结果评价则有比较明显选拔甄别功能。
f第十二次业务学习时间:2017年4月6日学习形式:集体学习地点:阶梯教室主讲人:唐毅学习内容:新课改基本理念二1、科学人文性课程:这种课程以科学为基础,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科学素养与人文修养的辨证统一,致于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的沟通与融合,力求把“学会生存”“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教育理念贯穿到课程发展的各个方面。2、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即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即:自然即课程,社会即课程,自我即可课程)。3、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方法、手段,通过什么途径获取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创造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获取知识的氛围,应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让地方、学校参与课程决策,让校长教师乃至学生和家长、社区人士享有参与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机会,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f5、教材是范例:教材是学校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或一种材料),教材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的一种(不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