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府的压制、打击下,很难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局面。国民党与国民政府如果不抗战,也不可能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这也就决定着中国共产党不能成为合法政党。其它阶级、阶层和各种力量的抗战态度、抗战方式也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态度的影响。抗战前,救国会七君子因抗战而被当局逮捕,而卢沟桥事变后,他们被释放并被请上庐山,参与协商抗战大计。中国共产党和国内其它主要的爱国党派,国家社会党、中国青年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派等,纷纷表示拥护蒋介石联共抗日。国社党领导人张君励(C关山月注:作者误,应为张君劢)、中国青年党领导人左舜生等致函蒋介石表示拥护国民政府抗日,“仅有与国民党共患难一念,此外都非所计”。战前因进行抗日救国工作而一度遭到国民党逮捕的张申府说:“我曾说,蒋先生只要发动抗战,全国必然景从。我深幸今日已经完全实现了。”[6](P13)“各国华侨迅速组织起侨抗敌后援会救灾总会侨筹饷会团体,捐款、汇款,捐输财力,征集药品、衣物,发行、购买救国公愤,或亲自回国,支援祖国抗战。”[4](P237)必须指出的是,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抗战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其它各爱国党派、各族各界和全国人民的推动下实现的。它的抗战态度的及时性、坚定性、彻底性、全面性都不及中国共产党和其它爱国党派,也不及深刻、全面觉醒了的中华民族的大多数成员。但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采取了抗战的态度后,它的动员力、号召力又是其它任何党派、团体所不能取代的。第五,国民政府是中国国家的代表,它代表中国进行抗战外交,在不同的阶段,国民政府根据战争形势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制订了不同的外交政策和策略,确定了战略重点。这些政策和策略的具体运作与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国际效应和国际影响。一是政治上的收获。卢沟事变后,中国政府在不同的国际场合,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实,在世界上的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取得了较好的反响,使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中国的抗战是为了保卫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不受侵犯,同时也是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而战。为此,中国的抗战先是在国际上获得了众多国家政府及民众在政治上的同情、声援和支持,后来又与美、英、苏等国家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二是经济上,中国先后得到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等许多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