剂)。目前对急性出血病人通常的治疗方法是:
①当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时,只要输液就能见效,不必输血;②当失血量达到血容量的2050时,除了输液,还要输注一定量的细胞悬液。③当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50或达100时,除了输液,还要输注一定量的细胞悬液外,还要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及白蛋白;④失血量超过总血量,则应在上述成分的基础上,加用浓缩血小板及冷沉淀;⑤如果有明确的活动性出血,在23h内失血量已超过患者自身血容量,或者已输了至少5个单位的红细胞悬液(儿科病人输20ml红细胞悬液kg)此时应输注全血。
三、输注全血的适应症、禁忌症和缺点:适应症:只适合于血容量不足且有进行性出血的急性大失血病人,即使在
这种情况下也不必全部输全血,而应和红细胞制剂搭配使用。
f禁忌证:1、心功能不全的贫血患者,以及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体质虚弱伴
贫血者。2、需要长期和反复输血的患者,如再障等。3、由于以往输血或多次妊娠体内已产生白细胞或红小板抗体者。4、对血浆蛋白致敏、例如缺乏ZgA而已产生IgA抗体的患者或对血浆
某种反应原敏感者。5、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者。6、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急性贫血患者。7、可能施行骨髓移植及其他器官移植患者。
缺点:1、全血中除红细胞和血浆外其余成分不浓,不纯含量又少,不足一个
治疗量不能取得预期疗效。2、输注全血更易导致同种免疫。3、全血中的白细胞是导致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和传播病毒的媒介。4、全血是宝贵的社会资源,也是制备各种血液成分的原料,输注全血
不利于保护血液资源,造成血液浪费。5、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不能长期保存。6、全血中的钾、钠、氨、枸橼酸钠、乳酸等成分含量高。增加患者代
谢负担。
四、输血技术:输血途径:最简易的输血途径是静脉内输血,此外,动脉内输血,子宫
内输血在必要时也可选用。尽可能选用上肢静脉。为防止输入的血液在进入心脏前从伤口部位的创面流失,凡是头颈部和上肢的部位有活动性出血灶,应选用下肢静脉输血,凡是下肢,盆腔和腹部有活动性出血灶,应选用上肢或颈部静脉输血
输血前检查:1、输血前必须做输血前检查,包括献血者的ABO血型及RHOD血
f型,特别是有输血史,妊娠史者以及白种人,少数民族患者。2、输血前必须做交叉配血试验。3、输血前,必须严格检测全面的外观,认其核对受血者和献血者姓名、
性别、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液类型和血量等。4、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加温,但大量快速输血或特别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