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9月1日起施行。2、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国家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5、国家制定学前教育标准,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构建覆盖城乡,特别是农村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6、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管理水平。7、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辅导。8、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9、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10、税务机关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主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
f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民办学校,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3、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4、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5、国家教育考试由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6、按照国家规定具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能力的公民,应当接受扫除文盲的教育。(∨)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民办教育除外。(×)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所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9、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10、学校应当为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除外。(×)11、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12、受教育者有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13、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14、国家鼓励境内、境外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资助学。(∨)
f15、国家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