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背景
真情的告别,永远的怀念1988年5月10日,世界文化名人、一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与世长辞了,终年86岁。5月18日,沈从文先生的遗体在八宝山公墓火化。遵照沈老先生生前留言,不为他举行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因此,没有显要人物,没有悼词,只有他的家人、他亲近的朋友和弟子在八宝山公墓一个素朴的灵堂里向他告别。
整体感知
文章从沈从文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写起,接着追述了沈从文先生的文学成就,用形象的
语言对先生的品格给予了高度的概括和评价,最后文章用一副对联对先生的为人品格和为文
成就做了精练的概括,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伟大作家的景仰之情,以及失去这位作家的沉痛
之情。
文脉梳理
(第1~5段)①
质朴的人格
告别沈从文(第6~12段)回忆沈从文(第13段)评价沈从文
②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f【答案】①送别沈从文②崇高的精神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1~5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从文先生的葬礼“没有显要人物,没有悼词”给你的感觉是否过于冷清,与他的“大文豪”的身份不相称?
【答案】没有。“显要人物”是指那些呼风唤雨的达官贵人。没有显要人物,正是先生朴实人格的写照。没有悼词,是对他平淡的一生最后的也是最好的总结:平平淡淡来到这个世界,安安静静离开这个世界。
2.沈老的夫人在花圈上写的“让音乐和鲜花伴随我们的心”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让音乐和鲜花伴随我们的心”的寄言表达了沈老夫人对先生的沉痛哀思。“音乐和鲜花”则传达着夫人对先生无比的思念与祝愿。
3.“现在,他的读者遍及世界,他却默默地走了”,句中“遍及”与“默默”有何表达作用?
【答案】“遍及”与“默默”在这里形成对比: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国内国外都有一些他的追随者、研究者,他的读者用“遍及世界”来形容毫不夸张,从这种意义上说,他是伟大的;但当他离世的时候,却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悄悄地在亲人和朋友的哀痛中离开了人世,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又是平凡的。这就是沈从文,一位伟大而平凡的智者,一位高深而质朴的学者,一位影响深远而又甘于平淡的作家。
二、阅读课文第6~1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4.如何理解“告别沈从文先生,也告别了他所代表的一个时代”这句话?
f【答案】此句写出了沈从文先生的病逝,对文坛是一个莫大的损失,文坛从此又少了一名文学巨匠。“他所代表的一个时代”指沈从文描绘的“湘西世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