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
模具,作为笔记本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了笔记本的做工、外观、接口、散热、重量等等,同样的配置,不同的价格,除了品牌效应和售后等其他因素,原因就在于笔记本采用的模具不同。而很多厂商为了降低开发成本,不得不和别人使用相同的模具,加上I
tel不停地倡导的BTO的概念,通用模具就更加泛滥了。
f联宝FY20(上);戴尔I
spiro
700m(左);TCLX200(右)同为12寸宽屏,使用的模具是相同的。
模具到底有多贵呢?笔者可以举个例子。在机构工程师设计好整个笔记本的外观结构后,把图纸发到模具厂,模具厂会在拿到图纸后,用工程塑料,手工削成一个样本送给机构工程师检查,这个样本的费用大约会是100万台币(25万人民币),当然,根据模具的复杂程度,这个价格可能有高低。而这仅仅是开始,因为在更贵的是开模具,这个价格会是在400万以上人民币,更不要说当今流行的铝镁合金的模具费用。
由于名牌笔记本的销量大而且售价比较高,所以每台笔记本分摊到的模具成本就相对较低。如此一来,做较好的、不与他人共用的模具变的可能(你没看到过有其他品牌和IBM的外观共用模具吧?)。而小品牌则没有这个优势,由于出货量小,平均分摊在每台机器上的模具费用就相当可观,所以单独去为某一型号的机器开模具对小品牌来说确实不大可能也不实际,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模具共用的现象大量存
f在。
其实这个现象不仅发生在小厂商身上,一些大厂商,比如HP,DELL等也会用同一付模具,不同的配色和配制来推出几款不同风格的笔记本,以期获得更高的利润回报。关于共用模具这部分,笔者不想多写。因为这部分内容在网络上一抓一大把,大家GOOGLE一下即可。
软件篇:操作系统、驱动程序、软件篇:操作系统、驱动程序、随机软件
软件成本按笔者的理解应该分为三个部分:操作系统、驱动程序、随机软件。
首先是操作系统的成本。目前,主流的笔记本电脑一般都安装了Wi
dowsXP的操作系统,而低价笔记本由于成本的考虑,如今推出了使用DOS或者UNIX系统的主机,在WINDOWS大行其道的今天,对用户来说确实造成了不便。
对最新的机型提供古老的DOS驱动
其次是驱动程序的成本。对驱动程序的开发是一个笔记本硬件厂商应该的责任,然而笔者在前两天却碰到个郁闷的事。上个礼拜我的一个朋友买的一个国产笔记本电脑,开机就进入DOS系统,想到其价格比较便宜,也就只好自己安装操作系统了。在辛苦装好WIN2000以后,把随机的驱动光盘拿出来,却赫然发现上面的驱动都是WINX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