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为使职工免受作业过程危害因素的伤害,达到保护职工健康的目的。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针对建筑施工中有危害的作业过程和作业环境(指:水泥尘可能导致的水泥尘肺及电焊可能导致的电焊工尘肺)制定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害因素制度。以消除职业病危害浓度或强度,减少职业病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与损害。
一、职业病危害评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我公司决定对今后承建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项目开工前要选择取得省级或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评价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竣工前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在竣工验收时应取得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合格证。评价程序和方法按国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进行。通过三个评价达到以下目的1、识别、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提供科学依据。2、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防护对策和建议。3、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
f4、针对不同建设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特殊要求。
5、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二、职业病的监测对生产过程产生或存在有害因素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对从业者有可能造成职业危害或职业病的作业都要实行监测。监测要选择取得省级或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监测机构,按照国家粉尘监测规范规定GB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进行。监测内容包括:粉尘浓度的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粉尘分散度测定。并做好如下几个环节的监测:1、开展经常性监测对有可能产生有职业危害的场所,为掌握作业场所有害物质的变化和职业危害的程度,要开展经常性职业卫生监测,原则上每两年监测一次。2、特殊环境监测范围有职业危害作业场所即“作业地点”工人在生产操作中经常停留的地点为监测点。
3、监测方法的选择
f对健康有影响的有毒物质,根据暴露毒害物质的种类,采用相应的测试方法。基于职业现场的特点和作业环境的差异,要区分不同情况下的测试类型,可选择不同的测试种类:
(1)长周期测试:它评估个人在给定时间间隔内的平均暴露情况。
(2)连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