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整理版可编辑
《致橡树》教案
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2、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以及舒婷的爱情观。二教学重难点:现当代诗的鉴赏掌握舒婷诗歌的特点三教学过程及步骤⑴导入课文贝尔娃普莱恩在《爱情真义》中这样评价爱情:“爱是对别人的生命比自己更加关心。”革命导师恩格斯说:爱情是两颗心交织的火花。所以,为了追寻自己美丽的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林黛玉含恨焚诗稿。一代才女张爱玲说:“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样的爱情又是什么样的爱情呢?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新诗《致橡树》。这位新时代的知识女性怎样发表自己的爱情宣言呢?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最真实表白:木棉的自白。⑵介绍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的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1980到福建省文联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__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他们的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传统特点,意蕴深厚而不显露,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使许多诗失却传统的明朗色彩蒙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氛围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同时代的朦胧诗人相比,舒婷独特的艺术个性就在于她不是以理性姿态正面介入外部现实世界,而以自我情感为表现对象,以女性独特的情绪辐射外部世界,呈现个人心灵对生活溶解的秘密。对自我价值与尊严的肯定确认,对人格独立和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张扬,构成了舒婷全部诗歌的核心思想。《中国现代文学史》⑶朦胧诗简介: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人概念,涌现于80年代左右。其特点是1内涵上意蕴深厚不求显露思考人的本质探索人的自我价值体现诗人的主体意识2艺术上意象迭加扑朔迷离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