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校本岗,融学习、研究、实践为一体,包括技能型、实践型、交流型、评价型、理论型、研究型。我们根据课改进程中教师遇到的焦点问题,适时组织教师进行征集理念、通识培训、观摩课例、观看讲座等活动。如我们提出了“运用现代理念,转变教育行为,改善学习方式”的办学思路,开展了大规模的教育理念征集工作。经过层层筛选,第一批四十一条教育理念布上墙,代替了传统的宣传画、名人名言,营造了浓厚的研究氛围,使每一面墙都成为传播先进教育思想的窗口。学校订《人民教育》、《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等,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教育网址,引导教师网上查询资料;通过校刊《教科信息》设课改专版,及时发表课改最新动态,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收集翻印课改资料,汇编论文专集,刊登学习心得、优秀论文、教学设计与反思,使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得到传播、共享。这些举措对课程改革实验起较好的导向作用,使教师在课程改革实验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挑战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使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不断发展。(二)实践探索扎实抓好备课改革工作教师的传统备课模式已成为课改推进的强大阻力,备课不改,教的行为转变,
2
f学的方式转变将成为一句空话。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备课理念的转变,必须从备“教”到备“学”。所谓备教,是指只备上课的过程与环节,只设计教师如何展开教学过程,分几个教学步骤来完成教学。至于学生的学,则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教。所谓备学,就是要考虑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水平,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我们首先进行学习任务的设计,使其成为启动和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操作把手;其次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活动成为课堂主要形式;第三进行学习结果呈现方式的设计,学生学得怎样,要让教师、学生都知道。备课管理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改革:①形成“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调控、教后反思”的备课流程,做到四个加强。加强独立钻研,各种类型、题材的内容都要尝试;加强集体研讨,围绕主备人的设计,各抒己见达成共识;加强教学再设计,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预案;加强教后反思,“精彩瞬间”记录课堂中的师生闪光点,积累典型案例,“真切感悟”促进教师思考分析教学环节。②实行分层管理模式。五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备整册教材详案,有经验的教师要求设计框架,预设学习活动,考虑学习策略,科研能力强的教师给自主探索空间,实行免检制度。③坚持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