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潜力大,人文旅游资源内涵丰富,资源整体通达性好,可进入性强,资源开发兼具社会、生态和经济价值,能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目前全市共有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7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级及省级自然保护区。温州的农业基础好,有久远的农耕历史,史上便以“耕读文化”著称全国。境内河网密布,灌溉条件优越。温州地区种植粮食、瓜果、药材、花卉等农作物,主要的经济作物有柑桔、茶叶、批把、杨梅、甘蔗、黄麻等160余种。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及淡水产品是温州渔业的3种主要类型,海产鱼类有带鱼、黄鱼、鳗鱼等370余种,浅溪滩涂主要养殖虾、蟹、蜂、蛤等水产品。而且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优质特产,如随海的柑橘、苍南的四季柏、茶山的杨梅、洞头的羊栖菜、随江的子梅鱼等,都是温州的特色农业资源,都可以成为“农家乐”旅游开发的特色旅游资源。(三)经济条件优越,客源市场广阔农业体闲观光兼具农业和旅游业的双重属性,在工作节奏和生存压力日益加剧的状态下,农村和农业生产返璞归真的别样风情必定可以吸引那些不熟悉农业的城市居民和求知欲强烈的青少年群体,这将是一个可观的游客市场。1.城市居民体验自然的需求越来越突出温州现有人口约750万,其中市区人口137万,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市”。人口密度增大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生活节奏快、工作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大等。因此人们渴望与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返璞归真、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旅游方式,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体会悠然自得的农家生活,体会绿色、5开阔、纯朴的郊野乡情,以求得身心的放松和精神的愉悦。2.温州的经济活力带来了区内旅游消费的上升温州是一个具有超强经济活力的城市,作为民营经济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1978至2005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从132亿元增加到16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翻了5番多年均递增15。到2005年底,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805元,位列全国第二,远远超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另外,通过对温州市近年来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温州市民在文化、旅游、娱乐等方而的消费增长比较迅速。因此凭借浙南中心的地域优势,开发水上旅游活动,发展城郊“农家乐”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四)旅游资源组合条件好,集聚度较高温州市旅游资源丰富,温州旅游业的发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