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探索
北京市怀柔区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和启示
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北京市怀柔区大胆推出以区、镇、村三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为核心构架的社会管理新体制,通过“五组六制”的村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和驻村工作站的设立,将社会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农村的最基层,为强化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闯出了一条新路。一、怀柔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怀柔区构建新型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工作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三级联动,逐层负责怀柔区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是由区、乡、村三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组成的,三级服务中心是上下相连的三级平台,彼此之间是工作指导与业务合作的关系。下级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是在上级中心的指导下设立,彼此之间通过网络和电话实现信息共享。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自下而上、疏而不漏的工作体系,按照逐层负责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群众的实际需要,对服务项目进行适当的增减。每一级都尽量对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做到即时解决,超越了自身职权范围的,就向上一级的服务中心汇报。基本上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
f事不出镇”,及时有效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各种合理诉求。(二)镇为枢纽,干部下沉在怀柔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探索中,乡镇无疑起到了关键的枢纽作用。改革的统筹规划在区,但从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到工作的督促落实和检查评估都要依靠乡镇政府。在这次的试点工作中,各乡镇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的探索出富有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模式:北房镇依托驻村工作站,推行了村级工作督导制度,“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尽量用最短的时间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桥梓镇通过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全力推进农民就业增收;渤海镇立足做强做大党员志愿服务队,在“支部加协会”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创建了党员带动社会组织建设的管理服务体系;琉璃庙镇则模仿城市社区的精密化管理模式,形成了网格化组团式管理服务模式,把全镇设成79个网格单元,力图实现社会管理服务的全覆盖、精细化。无论哪种方法,根本的一点是实现了干部下沉,沉到基层,沉到群众之中去,真正起到负责作用,把农村社会管理抓实抓好。而做到这一点的制度保障就是建立了驻村工作站,即在每个行政村设立一个由处级领导干部挂帅、科级实职干部主抓的工作站,每周至少有一天固定的时间在村里工作。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