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第一章
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是什么?答:对象有三种观点:现象说:课程论研究的是课程现象,教学论研究的是教学现象。规律说:课程论研究的是课程规律,教学论研究的是教学规律。问题说:课程论研究的是课程问题,教学论研究的是教学问题。关系:现象、问题、规律本身是交叉融合的,从现象到问题,从问题到规律,是科学研究不断深入的具体表现。研究任务:1、揭示规律: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之一
2、确立价值:教育事业处处充满着价值纷争,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引。3、优化技术:提高课程编制的水平,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这是千百年教育界
不懈追求的目标与方向。2.夸美纽斯《大教育论》标志这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3.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4.1918年,博比特的《课程》问世,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研究课程的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5.泰勒总结“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6、课程与教学论的宗旨与任务,大体来说,有三个方面: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
第二章
名词解释1.课程计划: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规定学校课程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课程计划一般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2.课程标准:主要指学科课程标准,一般概要地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育质量所应达到的具体指标。3、知识本课程论:倾向于从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出发,突出强调知识自身的需要和价值的理论。按此理论组织起来的课程就叫“知识本位课程”。4.儿童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是以儿童的发展来设置课程,主张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和需要为基础来编制课程。倾向于从儿童的心理发展逻辑出发,突出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的课程论。按此理论组织起来的课程就叫“儿童本位课程”。5、社会本位课程:倾向于从社会的现状出发,突出强调社会的当前需要的课程论。按此理论组织起来的课程就叫“社会本位课程”。6、学科课程:是指从各门学科科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由于它是分门别类地设置,所以又被称作“分科课程”。7、活动课程:是指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经验得到丰富和增长,解决问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