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摘要】股权激励在国外上市公司中盛行已久,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近年也在积极探索推行。本文介绍了股权激励的作用,简述了我国国有企业实行股权激励制度的历史和现状,并对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目前股权激励制度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提出了建议。【关键词】股权激励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在20世纪80、9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产生的背景,主要是着眼于解决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建立对经营者的长效激励机制。一、股权激励制度的作用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股权激励包括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和管理层收购(MBO)等。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可以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统一目标,从根本上改善公司治理股权激励的实施目的主要是为了建立长期激励机制,激励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公司的高管人员、核心技术研发人员和有特殊贡献的职员。通过授予他们股票期权,将其个人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被授予者只有尽力提升公司经营绩效才能增加个人财富。其结果不仅保持了公司外部股东和公司内部经营者利益上的一致,而且自然降低了代理成本,从根本上改善公司治理。(二)实现低成本的工效挂钩,降低道德风险股权激励给经营者提供了通过正常渠道取得高收入的途径,增强了持有者的安全感,减轻经营者的防御心理,只要努力工作,业绩达标,就可以获得相应的高收入,这样就降低了高管人员的道德风险和为了防范道德风险而必须支出的成本。(三)优化公司股权结构,稳定管理层股权激励扩大了管理者对公司的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这种开放式的股权结构又有利于企业吸引优秀的管理精英同时,对行权期限的附加限制,增加了管理者的离职成本,从而有利于稳定管理层。二、我国国有企业实行股权激励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我国开始逐步引入股权激励制度。早在1999年8月的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上,中央就提出了对企业经营者和技术骨干实行包括期权在内的股权激励:“允许和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中进行试点,从近年国有净资产增值部分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股份,奖励有贡献的职工特别是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依照这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