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乡土中国是中国社会学中的重要之作,其作者费孝通先生也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其深入浅出的论述无疑对于有兴趣了解研究中国社会的人来说,是不可绕过的一本著作,尤其作为一个非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对于乡土中国,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它描绘的中国的社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陌生在它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比如长老权力、差序格局、团体格局去将这些稀松平常的社会形态理论化。我试图从这本书的逻辑关系出发去了解中国,了解费老笔下的中国。
这本书提出乡土中国的概念,在第一章《乡土本色》中将这一社会作了一个总体化的概述。乡土,突出一个“土”字,中国人是离不开土地的,因为种地是他们的谋生方式,而这也是中国小农经济赖以存在的基础。在农村,土地神也是他们最敬拜的神仙,掌管着方圆几里的人的一切,逢年过节,他们会去土地庙上香,祈求风调雨顺、家庭幸福,这更进一步表明了“土地”在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接下来费老总结中国为《熟人社会》,因为在乡下,“生于斯,长于斯”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很低,出门见面,大家都是熟悉的,你家住在哪里、家里有几个人或者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都是人尽皆知的,正如我现在回到家,即使我们那个村子有近3000人,从大街上经过还是会有人准确地说出我的父亲母亲的名字。
中国人安土重迁的思想,我想也是土地给予他们的,许多人不愿意离开他们的祖祖辈辈生活已久的地方,因为他们明白,你很难作为“外乡人”融进另外一个村落,这在《地缘》那一章中便有详细的阐述。
既然土地是维系农村社会的纽带,那么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政府征走土地,很多农民不再依靠土地谋生,在这块土地上建起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他们转而去工业中谋生,这是否正在一步步击垮乡土社会呢?我的思考是肯定的,政府征地的行为导致80后一部分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务工人员,他们很多人半年或者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会回家,人口的流动性已大大提高,再加上国家政策比如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有些乡村被合并成一个社区,社区其实就是城市的概念了,邻居之间也会疏离,这些都正在一步步击垮熟人社会;还有一部分农民选择今日现代化的工厂中谋生,甚至很多人不认为土地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他们更愿意去打工而不是去种地,同时只有70年代之前的农民才会阻止政府征地进一步印证了这点。
在熟人社会中,人们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不必求助于文字,于是费老在第二章论述了《文字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