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期期中考试文综试题客观题最新试卷十年寒窗苦,踏上高考路,心态放平和,信心要十足,面对考试卷,下笔如有神,短信送祝福,愿你能高中,马到功自成,金榜定题名。
(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
24.顾炎武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实际上作者意在表达A.理学悖离“五经”原旨之道为理学之根本C.取儒学之本,舍宋明理学25.对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有D.用思辨方式来对待理学B.孔孟
①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③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6.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A.掀起瓜分狂潮C.扩大资本输出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D.割占中国台湾
27.以下为《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纺织品进口情况表》。该表能反映
f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中国这一时期外贸顺差不断扩大
B.棉、毛织品是最大宗的进口商品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8.《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与这一叙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
29.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3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还记载: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A.民族资产阶级垄断了商业活动B.外资与华资竞争共生关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