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大型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作者:沈卫菊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3期
摘要:委托代理理论为大型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较完备的内部和外部激励约束体系,包括报酬激励、精神激励和在职消费激励,以及内部治理结构的约束和外部市场竞争机制的约束、公开信息披露制度的约束、债权人的约束和考核评价制度的约束等。但是仔细研究国内的关注点之后,发现空缺在于其基础性的考核体系缺乏可操作和具体化,同时,关于人力资本的界定仍不明确,最后,由于个体决策机制的限制,更要求倡导企业家精神。
关键词: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约束;考核指标体系;人力资本;企业家精神
中图分类号:F2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13502
国企改革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一大重点。要搞活企业,首先要搞活经营者。从最初的承包租赁制,到后来的年薪制,期权、期股制,2003年的试行的MBO,后改为2006年开始试行的管理层持股,对于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也在不断的探讨和成熟。
一、当前的激励约束机制及观点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目的是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成为市场活动的主体。从给企业放权开始,企业不再以行政指令为导向,而是以市场需要为导向,通过自主经营,自我决策,高效的完成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激励与约束的重点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的情况下,要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存在两种方式:产权制约和法人治理。我国主要采取的是法人治理方式。法人治理的理论基础是委托代理理论。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这导致了以下三种问题的出现:1、代理人作为一个具有独立利益和行为目标的“经济人”,他的目标与委托人的利益目标存在偏差。2、在代理过程中会产生职务怠慢、损害或侵蚀委托人利益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3、由于市场环境的复杂和不确定性,委托人难以准确判定代理人行为努力与否、努力程度大小以及有无机会主义行为。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激励机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使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润密切结合,从而使经营者个人对自身效用最太化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利润最太化的追求。因此,激励与约束的重点,一个在于使经营者的利益与委托人利益一致,另一个是监管。
(二)当前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