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效益等方面呈现出了突飞猛进的势头,档案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较多问题。2.1档案工作得不到充分重视
目前部分高校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单位的档案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不是经济指标,又不出什么
f经济效益,没有摆上应有位置,没有认识到做好档案工作会更好地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将高校档案工作附属化。由于管理者档案意识淡薄,造成了档案工作松散和档案流失严重,各种基础材料残缺,统计数据失准等种种弊端。在实行基层部门文件材料立卷归档过程中,有的部门领导将部门立卷视为额外负担,各部门往往因为归档立卷不及时而造成材料积压,有些文件因保管不善己经残缺不全;一些兼职档案员收集的档案玉石不分,有的材料残缺不全,有正件缺附件,有批复无请示,有的同一份材料重复收集等等,也有个别学校的档案竟接连几年没有收集整理,更别说按照《档案法》的规定移交档案馆了,还有的单位档案室变成了储藏室,致使学校的档案工作发展缓慢,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建设的发展[2]。2.2档案管理手段落后,档案信息利用率不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办学条件越来越好,计算机技术也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很多高校档案部门都配置了现代化管理设备,购置了档案管理软件,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即便如此,与现代先进技术比较,档案管理工作还是比较滞后,从系统的数据处理形式、管理对象、功能实现程序等方面看,不少学校是将计算机管理系统功能目标和运行机制确立在对本档案馆内部案卷级和文件级的目录编制。统计与检索等基础性管理上,档案数据库大多是条目数据库,缺少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比如光盘、录音、缩微、照片等载体的档案仅占小部分,不少档案馆声像档案还呈现空白,极大地
f限制了档案处理和有效利用。随着现代先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这种状况无法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也不能很好地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2.3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还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档案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而且还要具备较强地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档案管理工作。由于许多高校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档案人员的配备上较为随意。没有经过档案专业的系统学习和培训,专业水平不高。目前,高校档案管理队伍中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