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
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
片神奇的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
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于是,他想把西藏大学的“造
f血机制”建起来,打造最好的平台,把学科带到新高度。
事实上,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要从小培养,
现在让孩子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谁能想到,一个忙得连饭都顾
不上吃的大教授,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多年来,钟扬以巨大热
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承担了自然博物馆500块中英
文图文的编写工作,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三十场科普讲座。钟
扬,是有口皆碑的明星科普专家。
高原永生
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返程途中,
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
这就是那个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库,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公里,
数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收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打响了“植物保卫战”的人吗?这
就是那个不顾高血压、心脏肥大,坚持16年援藏,让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
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从教30余年,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的人吗?
钟扬那带着湖南味的普通话依然回荡耳边:“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
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天
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摘编自张烁《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人民
日报》2018年03月26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钟扬走进西藏,最初是出于生物学家的使命感: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种子的“诺亚方舟”。
B钟扬托物言志,写诗赞颂藏波罗花深深扎根高原,能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绽放。这朵孤傲顽强的小花是他一生的生命品格。
C在漫长的科考途中,帮助西藏大学建好生态学科,留下一支优秀科研团队,成为钟扬的新梦想、新目标。
D.钟扬艰苦援藏16年,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标题“一粒种子的初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