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的研究》
结题报告
佛山市禅城区东方村尾学校
(2015年11月30日)
摘要
德育的实效性不高,德育过程缺乏美育的参与,是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德是美的内核,美是德的表象。如何“创新德育工作观念、内容和方法”,构建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生活化、常态化德育体系,使中小学生喜欢德育,是我校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
我校近几年开展“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德育方式研究,就是试图通过构建美的课堂、开展美的活动、营造美的环境、塑造美的教师、练就美的领导、培育美的学生六个方面,丰富德育的内容,创新德育的形式,探索德育过程美育化的途径和方法,建构美在其中的生活化、常态化的德育体系,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全校师生“美的意识”初步树立,校园“美的文化”有所积淀,师生的精神风貌阳光向上。
实践证明,即使在一所民办学校中也是可以塑造“美的机体和精神”的,只要举办者和管理团队、教师队伍有着正确的教育理念,务实勤勉的教育精神,和美好的教育理想。
一、为什么进行这项研究?(一)大批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人才培养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至2020
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50年,将挺进中等发达的国家。从现在算起未来50年,我国需要大批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教育肩负的历史责任光荣而艰巨。究竟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借鉴无数仁人志士的理论和实践,我们认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德育方式,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二)进城务工人子女也需要“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接受美好东西的滋润。
我校地处佛山市禅城区的城乡结合部工业开发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城区比较落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由于社会、
1
f家庭各方面的原因所致,这些可爱又可怜的孩子们缺少美的事物光顾。我们是抱着一种对务工人子女恻隐之心的爱的情结提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旨在利用一切美的因素来使我们的学生也能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并且在一系列的美育学习和实际活动中培养美的人。
(三)今天研究和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宏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救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人文精神缺失的严重问题。
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伟大的美学家席勒,从美育的独特视角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审美批判,在当代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尖锐地批判了所谓现代性所导致的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