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模块的试题(每个模块各1个题目,每题10分共60分)。5、“综合素质评价”中应详细反映学生自主选课的情况。
三、“选修IB”的依据
1、应与个人素质结合高中学生求知欲强、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也不尽相同。“选修IB”应根据每人的不同个性特点选择不同模块的课程,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科目与模块,使之实现主动地、全面且个性地发展。2、应与学科的逻辑联系结合学生对于各个模块和科目不应随意选修,要根据各个模块和学科之间的逻辑联系,整合自己的经验和相关内容,理性地选修IB。3、应与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资源状况结合新课程标准实验使学校面临着教学模式、教师资源、学校设施等各个方面新的挑战,学校的资源条件还不一定即时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一个渐进过程。因此,在选课指导时应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条件,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优势,协调平衡,尽量避免学生选课过于集中、加剧教学资源需求矛盾的情况。
f4、应与个人的家庭背景与社会人才需求前景结合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及社会构成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课程选择及未来的就业取向;社会新兴领域的不断出现,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也是学生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学生选课时应结合自己家庭及社会职业领域的信息,参考职业取向选择IB课程。5.与学生的个人设计和未来意向结合高中阶段教育既要为学生提供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又要为学生全面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提供选择。选择IB课程应与个人的人生规划结合,并与高考报考类别相关联,为人生规划打下基础。
四、“选修IB”的原则
1.长远理性的原则学生选课时应该做三年直至更长时间的学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在进行全面和详细的调查、分析和判断后,作出合理的选课计划,并严肃执行。2.自主自愿的原则选课时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做出选择,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可以请老师和家长作指导,但最后要自己定夺,要学会承担责任。3.力所能及的原则必修课的学习是奠定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保证,也是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先决条件。因此,选课首先要保证必修课的学习,在能够修完必修课程学分的基础上力所能及的选择选修课程的学习。选课时不可盲目追求多选学科、多拿学分,而是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依据实际情况选修其它课程。4.协调进行的原则必修课与选修课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不同。学生选课的时候应将二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