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冶铸煮盐,财
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该史料可用来研究
A.西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背景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西汉政府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汉初期封君政治地位低下
10.宋朝初期出现临街设邸店侵街的现象,政府屡禁不止。宋仁宗景佑年间(10341038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
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这说明宋代
A.城市商业管理日益混乱
B.城市商业经济发展迅速
C.政府重视商业税的征收
D.抑商政策被迫完全废除
11.宋初在都城东京实行坊市分离、四周设围的坊里制。但随着商品经济及贸易之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坊墙因阻
碍商品交换而被拆除,但宋廷要求在三更以前结束买卖。到徽宗时,夜市迅猛发展起来,甚至在繁华商业区政府完全
f取消了时间限制,出现了“如去闹处,通晓不绝”的现象。这表明
A.封建制度严重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者定都必须考虑到经济因素
C.经济发展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政策
D.都城是统治者坚强的“政治堡垒”
12.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亿亩。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
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边际之地”的增加
A.源于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
B.体现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
C.反映出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D.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
13.盛泽镇,本来是一片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
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归……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
A.明清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B.明清江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手工业发展促进市镇发展
D.工商业发展促进专业化分工
14.清顺治十八年,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
处悬一碑日: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避免海难发生
B.严格控制对外贸易
C.杜绝西方思潮
D.防止鸦片走私
1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萘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
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
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