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则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因此,还原性最强的元素是铯Cs(排除放射性元素)。⑷最外层电子数≥4,一般为非金属元素,易得电子,难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3,一般为金属元素,易失电子,难得电子;最外层电子数8(只有二个电子层时2),一般不易得失电子,性质不活泼。如He、Ne、Ar等稀有气体。3.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f(1)电子层数等周期序数;(2)主族元素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3)根据元素原子序数判断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方法记住每个周期的元素种类数目(2、8、8、18、18、32、32);用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减去各周期的元素数目,得到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最后的差值(注意:如果越过了镧系或锕系,还要再减去14)就是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纵行序数(从左向右数)。记住每个纵行的族序数知道该元素所在的族及族序数。4.元素周期表的用途⑴预测元素的性质:根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表中位置的关系预测元素的性质;①比较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碱性、氢化物的稳定性等。如:碱性:RaOH2BaOH2;气态氢化物稳定性:CH4SiH4。②比较同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如:酸性:HClO4H2SO4;稳定性:HClH2S。③比较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性质时,要找出参照物。例如:比较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钾的碱性,可以把氢氧化钠作为参照物得出氢氧化钾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镁。④推断一些未学过的元素的某些性质。如:根据ⅡA族的CaOH2微溶,MgOH2难溶,可以推知BeOH2更难溶。⑵启发人们在一定范围内寻找某些物质①半导体元素在分区线附近,如:Si、Ge、Ga等。②农药中常用元素在右上方,如:F、Cl、S、P、As等。③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合金材料、主要在过渡元素中找。如:Fe、Ni、Rh、Pt、Pd等。十二、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1.元素金属性强弱比较方法①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越易,金属性越强。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越强,金属性越强。③互相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性较强的金属可以把金属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注意,较活泼的金属不能活泼到和盐溶液中的水反应。④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电解中在阴极上得电子的先后)。一般地来说,阳离子氧化性越弱,电解中在阴极上越难得电子,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⑤原电池反应中正负极。负极金属的金属性强于正极金属。⑥金属活动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