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文)试卷
一、选择题1、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其中一位主张“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等,这位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2、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主张,儒、佛、道三家互相吸取有关的思想理论,逐渐融合。“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一观点说的是A.佛教与道教的调和C.三教的调和B.儒学与佛教的调和D.儒学与道教的调和
3、“国学研究正在成为当代显学,其中一个最流行的观点,就是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官方哲学则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其实,民间文化才是民族文化的本体,影响民族文化传统主流的,还有信众庞大的民间哲学。”(刘宗迪《中国文化的主流》)依据你所了解的史实判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最大的官方哲学和民间哲学分别应是A儒学和道学B儒学和佛学C道学和佛学D理学和儒学4、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B.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C.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非常深远D.其它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5、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提到:“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A梨洲是指思想家黄宗羲B认为《待访录》思想否定君主制C梨洲思想与孟子思想同出一辙D“真正之转变”意指向近代民权观转变6、先秦某思想家提出:“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是A.仁政爱民B.无为而治C.人文主义D.与时俱进7、“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明清进步思想彻底批判儒家文化C.明清进步思想批判继承儒家文化B.明清进步思想主张实事求是D.明清进步思想反映平民需求
8、从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到2011年的“地沟油事件”,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用一句流传了千年的愤论:“真是伤天理”了,表达自己的不满。这里的“伤天理”古代主要是指A、与当事人的基本意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