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试析中国近代军阀割据形成的原因
19161928年间,中国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这一现象在1930年的中原大
战时期演绎到顶峰,长达十几年的军阀混战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异常混乱。
在辛亥革命后形成的北洋军阀集团在袁世凯死后分化,他们依靠手中所掌握的军
队以及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大力培植个人势力,拥兵自重,占据不同地区,就此
中国形成了割据的局面,中央政府的权威不复存在。而割据军阀为了扩大个人势
力,彼此之间进行战争,造成军阀混战的局面,从原先的中央集权到现在的军阀
割据,在清末以来的民族危机下,中国政局发生剧烈变化,军阀割据局面便是这
一历史进程的产物。而这一时期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除了受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
的影响外,还与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有关联,而当时的思想界的自治思潮对这一
局面的形成也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军阀割据、危机、帝国主义
中国近代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与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清朝末
年由于帝国主义入侵而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及当时存在的地方社会政治思潮
以及运动密切相关。
第一: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
一、中国地理的分割性
中国国土辽阔,同时地形复杂多样,北部为辽阔的平原,西部为崇山峻岭,
南部是高山丛林,中间被江河湖泊以及山地分割,而这种复杂的地形使中国分割
成各个相对独立的地方统治区域,当中央权力衰微之际,这些相对独立的地方区
域便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而先天的地理优势又为这些割据势力的发展提供了
极为有利的条件。而在近代,同样的地理优势被利用,成为军阀割据形成的先天
性条件。
近代军阀割据势力在地理优势方面运用的最好的莫过于四川。四川全省几乎
全被高山包围,与外界的交流较为困难,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四川宣布脱离清政
府的统治,实行自治。在袁世凯统治时期,熊克武掌握着四川的军政大权,在护
国运动之初,四川便宣布自知,护法运动时宣布不承认北京政府的合法性。1918
年,熊克武以四川靖国总司令之名派军驻防各地,同时收取赋税,就此掌控四川
的军政大权,而下面的各防区也依据地理优势形成“小王国”里的割据势力,此
f后的刘湘、刘存厚等在四川盘踞多年,所依托的就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孔凡义在书中说道“四川省的独立性在传统社会中成为反集权主义的潜流,在军阀政治时代则成为在地方军阀割据的天然屏障”①。由此可见,在中央衰微时,中国先天的地理分割性对于军阀割据的形成有一种无形的促进作用,并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