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导学生收集有关参考资料,拓宽学生知识面;三、回顾科学史中科学家研究的程序与方法,寻找实验设计的技巧;四、学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五、师生讨论、评选最佳方案,并将方案优化组合,构建新的最佳方案,增加合作交流能力;六、实施最佳方案,达成教学三维目的。以上案例的教学过程,不仅很好地体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亲切的对话和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紧密的合作和探究;也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学生自我成就感与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也得到增强。当然,开始实施时,教学组织有一定困难,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参与后,就会驾轻就熟了,重要的是教学效果还不错。又如:生
f物复习课,单靠教师的讲评,很多时候会使学生感到疲劳并产生厌烦情绪,教学中尽量放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学,不但能激活思维,展现个性,还能拓展知识领域。在高三总复习开始,即根据学生能力,采用分组的方法,对所学每个章节进行知识网络的归纳,同时提倡用图、表等不同方法完成,并要求学生对所有结果进行互评,与老师的归纳结果进行比较等,最后完善自己的总结。这种复习策略,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在增强生物学知识同时,情感交流也得以较好的实施。二、挖掘课程资源,关注情感的实践性重视学科兴趣的培养,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果我们生物教师能挖掘生物学科的情感教育优势进行学科兴趣与情感教育,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有无数达尔文、袁隆平诞生。众所周知,生物课本与课外读物中,有很多科学发展史、中国生物学成就展示,这些知识展现了科学家勇于实践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毅力、对科学探究的热爱,这些知识不仅能从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思维品质、观念等方面理解科学模式,而且能对学生进行相关情感教育,产生热爱科学、热爱探究的情感。如关于生命进化、生理与健康等常识,能体现对生命的关爱,使学生珍爱生命。而进行生物环境污染与遗传病调查,则可培养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只要利用好,几乎所有的教材资源都能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例如,“植物为什么具有向光性?”、“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哪?”、“明显生长的部位又在哪?”等问题;每提出一个问题,组织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提出假设,往往不同组的学生提出的假设截然相反,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设计出验证自己假设的实验。在学生设计实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设计的实验不仅要有科学性,还要有可行性,特别强调了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