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Ⅳ型断面中剖面管在涵顶填土06m厚开槽施工埋设,原则同基底剖面管埋设方法。沉降管埋设位置挡土墙处应预留孔洞。沉降管敷设完成后,在两头设置05m×05m×095m
5
fC20素混凝土保护墩。并于一侧管口处设置监测桩,监测桩采用C20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05m×05m×16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监测桩用钢筋混凝土保护盒保护。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监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712沉降板的埋设,降板在路堤完成基床底层预压之前埋设,在预压土卸载时随预压土一起撤除。沉降板由钢筋混凝底板、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沉降板采用C15砼预制,底板尺寸50cm×50cm×3cm,测杆采用ф40mm钢管,与底板固定在垂直位置上,保护管采用塑料套管,套管尺寸以能套住测杆并使标尺能进入为宜,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接高,每节长不超过50cm。接高后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测杆顶用顶帽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顶帽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大于50cm。
6
f7
f713承台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承台观测标分为观测标1、观测标2,承台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承台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714墩身观测标埋设,当墩全高大于14m时(指承台顶至墩台垫石顶),需要埋设两个墩身观测标;当墩全高小于等于14m时,埋设一个墩身观测标。墩身观测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部高出地面或常水位05m左右的位置;当墩身较矮,梁底距离地面净空较低不便于立尺观测时,墩身观测标可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715洞变形观测,包括涵洞自身及涵顶填土沉降观测两部分组成。涵洞自身沉降观测需要在涵洞边墙两侧布置沉降观测点,测点数量不少于6个。涵顶填土沉降观测参照路基地段沉降观测点布置方式,采用在涵顶线路中心位置埋设沉降板进行观测的方式。
8
f9
f10
f11
f72监测方法
721横剖面沉降监测方法采用横剖仪和水准仪进行横剖面沉降观测。每次观测时,首先用水准仪按二等水准精度测出横剖面管一侧的观测桩顶高程,再把横剖仪放置于观测桩顶测量初值,然后将横剖仪放入横剖管内测量各测点。722沉降板观测方法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沉降板测杆顶面测点高程。沉降板观测时应在测杆头上套一个专用的测量帽。测量帽下部以刚好套入测杆为宜,测量帽上部以中心为一半球型的测点。在沉降板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