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加强幼儿对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抽象关系的理解,为后
f续的加减运算打下一定的基础。1操作为先,体验为主。学习组成最好的方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10以内个数的组成。例如;教5的组成,可以提供给幼儿每人5个塑料花片和纸,画片正面是红色反面是蓝色一纸的3分之2处画一直线,并在3分之2处部分的左上角画红色圆点,右上角画蓝色圆点。3分之1部分的上面写有数字5和分的符号。2归纳规律,提升概念。“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在幼儿学习了较小的数组成基本掌握了数的分合关系以后,教师应当结合讲解,帮助幼儿归纳数的组成中,两个部分数之间互换和互补的规律,以5的组成为例,结合演示教学具可做如下归纳:1互换关系2互补关系
2为什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要注意启蒙性、生活性、探索性?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具有启蒙性是指;幼儿应对有关数学教学内容有所感知,有所体验。对这些教育内容获得较丰富的感性经验,而不是让幼儿在此阶段对教学的某一内容形成科学的概念。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具有生活性是指;数学教育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这些内容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理解的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如能注意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幼儿感到数学在他们身边,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更会关注周围环境中许多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具有探索性是指:当代学校教育十分重视儿童数学修养的培养,数学修养包括:探索、猜想、逻辑推理能力,也包括有效利用多种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实际,谈谈分类教育的指导要点。
1明确各种分类活动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活动。例如: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按物
体的两个特征分类等。2引导幼儿认识分类标记,让幼儿按标记进行分类3在分类活动中,教师应重视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帮助幼儿积累经验。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教师应结合各种生活情境,引导幼儿学习分类。
4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1从具体到抽象。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借助具体直观的材料,但数学知识却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知识,需要摆脱具体事物的其他无关特征才能获得。例如小班幼儿往往能说出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自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