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
会计是通过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手段,解决受托责任和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一个系统。以计算机、互联网等为标志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对经济活动的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也日新月异。会计信息化是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实现记账、算账、报账、查账并替代部分需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自动化过程。会计利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成为会计的一种必然。
(一)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以实现“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会计目标。会计信息化是会计改革的需要。会计信息化应该体现信息环境下会计变革的要求,反映会计与技术的结合及相互影响。信息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但大多是被动地适应于会计工作,单纯模拟手工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主要在业务核算、账务处理方面发挥作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企业期望信息技术更智能化,并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提倡会计信息化要求把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置身于企业管理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建立会计与企业和社会的有机联系。信息化的会计系统是与其他管理系统和外部系统的有效联合,是一种更开放、更智能化、能随时感知信息的变化、实时处理,便于进行交互式活动的信息系统。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产生的影响
1对会计主体的影响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有经济实体的现实单位,但按现代管理模式重组会计组织和会计流程,可以支持“网上企业”“、虚拟公司”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随着以网络公司为代表的虚拟公司出现,会计主体的概念应更新,其界定的范围也需扩大。网络公司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在短时间内结合成一体,当特定的目标完成后,这个会计主体则立即解散,对此类在未来的即可预见的时间内解散的公司,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也将受到冲击,因此也就对会计核算的前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对持续经营的影响
f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加剧,风险增大,并购成为趋势,企业可按市场的需要借助互联网适时介入、退出和转化,一旦完成某项交易立即解散。这种临时性的网络企业在新经济时代将十分普遍,使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对它们不再适用。
3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