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第一章第三章)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1,关于哲学的含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含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第1页
f201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复习资料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有二方面内容:第一是何者为第一,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是两者有无统一性,它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哲学发展的二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它们的历史形态分别为:唯物主义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形态;唯心主义则有二种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
┌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不可知论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历史唯心主义
┌辩证法(联系、运动、矛盾)
世界存在状态─┴形而上学(孤立、静止、否认内部矛盾)
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中,又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的对立。
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一元论─┤
└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
┌主观唯心主义
│
└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二元论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3、马克是主义的运动观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原理:物质离不开运动(相反是形而上学);运动也离不开物质(相反是唯心主义)相对静止的重要意义:第一、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第二、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只承认静止不承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只承认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