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跟踪监测,强化能源生产、流通和消费统计,建立健全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制度以及分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季度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核算与监测方法,提高能源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修订完善减排统计监测和核查核算办法,统一标准和分析方法,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加强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统计监测,建立农业源和机动车排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修订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办法,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评价指
2
f标体系。继续做好全省和各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公报工作。(五)加强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建立地区目标与行业目标统筹评价体系,把地区目标考核与行业目标评价相结合,把落实五年总体目标与完成年度目标相结合,把年度目标考核与进度跟踪相结合。各市人民政府每年要向省人民政府报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各省直有关部门每年要向省人民政府报告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情况。省人民政府每年组织对各市、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节能目标责任制考核与评价,考核结果向全社会公布。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绩效和国有企业业绩管理,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并对成绩突出的市、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年度节能减排目标未完成、重点减排项目未落实的地区和企业,实行能评、环评的阶段性限批对其主要负责人实行问责。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六)严格项目行业准入。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等项目建设前置性审批条件,严格信贷投放和审批管理。建立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责任制,严肃查处越权审批、分拆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
3
f排放产品出口。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七)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继续依法淘汰“两高”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制订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不断加大对煤炭、焦化、冶金、电力、化工、电石、铁合金、造纸、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限期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将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各市、各责任企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