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第1章第8章)第一章大学教育内容的组织一、是非判断题1.狭义的课程概念包括了学校所教各门科目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2.狭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3.按照课程基础性可以把课程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4.实践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是大学课程的主要部分。(×)5.课程计划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教学工作和考核教学效果的基本指南。(×)6.课程并不等同于科学,大纲和教材也不是有关学科的简单缩写。(√)7.从实质来看,课程是人们根据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按类别及一定过程组织起来的一个知识的或观念的系统。(√)8.选修课程中,限制性选修课程与非限制性选修课程的划分主要根据与培养目标的相关程度。(√)9.必修课程可以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包括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等。(√)10.“拼盘式”课程主要用于人文.社会类的学科课程。(×)11.“拼盘式”课程着眼于适应学生不同发展方向,“套餐式”课程侧重于扩大学生知识面(×)12.实践性课程是以科学知识的理论体系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13.实验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14.课程计划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15.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指其整体性和有序性。(√)16.课程计划纵向的系统性是指课程之间存在着的密切的联系及完整性。(×)17.教学大纲是针对一门课程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一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及其体系,教学进度安排以及对教学法的要求等。(√)18.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材料(√)19.大学教学应反映学科研究的前沿,因此本科教学的教科书应尽量体现研究的新进展和争议。(×)20.我国高等教育常用的组织形式有:讲授、讨论、习题课、实验、实习、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设计。其中讲授、讨论、习题课属于课堂理论教育;实验、实习、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设计则是实践性教育。(√)21.在教授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工具。(√)22.习题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3.生产实习的内容涵盖整个专业的知识,要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