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寿光市洛城街道一中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诗词含义的基础上,熟读成诵。2.赏析名句,体味诗中蕴含的情感及风格变化。3.感受诗人的政治抱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难点】
1体味诗中蕴含的情感及风格变化。2感受诗人的政治抱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课前预习】
1熟读三首诗,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夫.如何青未了.决眦.搔.不胜簪.逾.墙走邺.城戍.老妪.泣幽咽.3作者资料: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
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
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
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大李杜”。
【课内探究】
一、情境导入1猜猜他是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首诗,了解一个人。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被后世称为“诗史”;他忧国忧民,品格高尚,被誉为“诗圣”;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就是杜甫。”2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重读经典,感受杜甫的情怀,追寻圣人的足迹,或许,还能获得一些人生的启迪。(展示学习目标)二、初读感受1自读,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2个读,读清节奏,读得气韵流畅。3齐读,读出理解,读得入情入境。三、品读赏析(一)学习《望岳》1自由朗读诗歌,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请联系具体诗句来谈谈。
勾划批注,品味语言)明确:
“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叹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齐鲁青
未了”语出惊人,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泰山的伟大和神奇。这两
句是远望泰山的景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
象。这是近望泰山所见的景象。“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割”字炼
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
f日的形象。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鸟亦时常出
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仔细看才能看见。这是细望泰山时所见的景象。“会当凌绝顶,一览
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这显然是
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2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