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三段经历和描写的角度,真正动笔的时候,却还是无从下手,记得我第一遍草稿是喝着浓茶,一个字一个字挤出来,到凌晨4点,才写了两段经历。不过开头虽难,一旦有了基础,后面就会顺畅很多。我的第一稿用了差不多半个月。之后,隔几天有些新的思路之后,又重新梳理和润色,循环三到四次之后,自认为已经达到能力范围内的最佳结果。对于材料,我还有两点感触,一是要真实,不要盲目夸大或拔高自己,否则面试的时候这些牛皮容易被面试老师戳破。二是要简洁。在备考群里,很多同学都说字数超了貌似也没有问题,我一直很反感这种行为,首先,字数超说明描述不够简洁,还有继续优化的空间;其次,不去琢磨材料的打磨而是想钻字数限制这种基础规定的漏洞,缺乏对游戏规则最基本的尊重,也缺乏经济活动所需的契约精神。3模拟面试我接受了三轮的模拟面试。第一轮是一些基础性问题,为什么要读MBA,职业规划,领导评价等。虽然都是比较简单的问题,但是我面试经验本就极少(找工作时基本没面试),凭着直觉回答之后,自己也觉得不妥。面试魏老师和周老师和我逐一回顾每个问题,梳理思路和要点,让我受益匪浅,对于面试增加了一些信心。第二轮面试,面对的是周远飞老师,这一次主要是结合针对自述材料和所在行业针对性的提问,对于材料的问题,我应答还好。但是自我介绍和行业问题,周老师指出一是立意偏低,二是逻辑不够清晰;自我介绍应该一下子吸引住面试老师。他提出了自我介绍时的角度,让我一下子茅塞顿开。前两次的模拟让我的信心一点点的增加。第三次的面试,是在真正面试前两天,这次基本集中在行业问题上,汲取了上一次的经验,这次我的回答更加简洁和有条理,整个过程非常顺利,结束之后,我觉得非常轻松。但是回家之后,我觉得有些不安,老师提的角度都是我没有认真考虑过的,会不会有新的角度?很遗憾,随后的一天,各种忙碌,没有静下心深入的思考,否则面试的成绩应该会好一些。现在想一想,还是有些后怕,面试前,真的要静下心好好琢磨下自己的材料和所在行业,发散思维想一想,从面试老师的角度来看,会提出那些问题。4面试能够得到清华的面试机会,对我而言弥足珍贵,不管结果如何,在衣着、谈吐、问答等方面都不能给自己留下遗憾。因此,参照之前面试辅导的要求,提前把西装熨烫好、皮鞋擦亮,清晨六点起床,穿衣穿鞋、系上领带之后,看着镜子里,已经是最正式和最帅气的形象了,一杯咖啡下肚,揣着略带激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