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互联网”思维下的大学生创业问题探讨
作者:褚亮辉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11期
摘要:为大学生就业创业营建良好环境,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具有机会更多、平台更大、门槛更低、更加公平等新特点。但也面临成熟经验难借鉴、网络行为不规范、缺乏核心竞争力等新难题。大学生就业创业可以在“互联网农业、餐饮、医疗、服务、教育”等项目方面选择,但必须具备创新、服务、体验和大数据等互联网新思维。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互联网”;大数据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创业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极其严峻的形势,甚至已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早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就强调,要“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些理念无疑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明了新的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引导大学生利用好“互联网”行动计划,适应并抓住“互联网”这个新的经济形态和机遇,为自身就业创业做好准备,用创新带动创业,用创业实现就业,是每个高校指导就业的工作人员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也是时代的要求。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特点“互联网”经济模式的长足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于当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而言亦成为新的突破口和引人瞩目的亮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强劲发展,已经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并越来越为社会公众广泛而深入的接受。互联网技术深深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解决了传统生活中衣、食、住、行、游、购、娱、学等诸多问题,也因此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创业机会。“饿了吗”APP的出现消除了吃饭与“最后一公里”的距离;“滴滴打车”APP的出现消解了出租车司机候客与乘客候车的时间、空间差异;两款软件均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可以发现,仅应用软件本身的研发、运营维护等工作已经向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技术岗位,加之其上下游产业链的储备,就业岗位数量已相当可观,而此类移动应用对整个互联网环境而言可谓“昆山片玉”。(二)“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更大的就业创业平台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