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年间的一个春节前夕,恭王府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人贴于库房和王府的大门上。有一家丁因目不识丁,竟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的福晋(妻子)十分气恼,欲鞭罚惩戒。幸好大管家是个能说善辩之人,他怕福晋怪罪下来连累自身,慌忙跪倒陈述:“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倒(到)了,乃吉祥之兆。”恭亲王福晋一听,转怒为喜,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福倒(到)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般的奴才,还真想不出这招呢!”遂赏管家和家丁各50两银子。后来,倒贴“福”字之俗由达官府第传入陌巷人家,贴过后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们念叨几句“福倒了!福倒了!”以图吉利。
班级
姓名:直接输入班级姓名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汉族的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有一个红纸袋,上面写“接福”二字,专收名帖之用,由此发展出后来的贺年片。
楹联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门”文化现象和文学形式,是贴在门框、悬之抱柱的,俗称对联、对子、楹帖,它与中医、京剧、中国画一样,是我国弥足珍贵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楹联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下面是我在春节期间搜集的一些关于核心价值观的楹联,与大家共同分享。
核心价值
依法治国反腐败;振邦安民图富强。打虎灭蝇悬利剑;安邦治国奔康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全面倡导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大力弘扬
诚信友善同建和谐校园
爱国敬业共创文明班级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