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发展趋势一发展状况
人类正在步出工业社会而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无疑对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当然包括会计在内必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并对传统会计模型提出新的挑战。从理论上讲会计模型中的所有规则都应当与其所存在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然而所有这些规则的建立却又都不能超越其在信息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
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程度、组织管理和会计软件开发等因素综合分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1983年以前的缓慢发展阶段1983年到1987年的自发发展阶段1987年以财政部发布的第一个全国性会计电算化的行政法规《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为标志的有计划的稳步发展阶段。相应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应用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基本上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处于各自为政、闭门造车的局面。盲目、孤立地投资开发会计软件不仅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而且极大地影响了会计软件的市场基础。到80年代后期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仅有会计软件的规范化和通用化还不够必须实现会计软件的商品化和服务的社会化并解决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进入90年代财政部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的有关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评审、实施等管理规章大批由业务主管部门主持开发的软件或商品化会计软件得到广泛应用。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个相当成熟而又市场广阔的领域。ERP软件的不断发展让我们看到会计电算化软件正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但是,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国内的会计电算化并没有全面实现。全面的、完整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应为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子系统,电算化会计理子系统和电算化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它凭愧会计数据处理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通过会计管理来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并通上会计决策来参与
2
f企业管理。只有三个子系统书辅相成、共同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会计的反映监督和参与决策的职能。应当看到,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水平,尚处于电算化会计工作的弟一步会计核算的电算化,即把原来由会计人员处理的会计核算业务,原样移植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模拟、替代人工处理,远没有真正发挥计算机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存储量大的优点。
二发展趋势
目前因为我们有基本现成的会计核算模式,而财务或企业管理工作则比较复杂且没有成型的模式,会计核算的输人输出数据比较规范且容易组织,我们已形成一套固定的会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