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试验实测击数N值一般为15~19击30cm,平均为166
6
f击30cm,属于中等压缩性土。④残积土该层厚度070~970米,层底标高变6002~6485米,灰白色、浅灰色,饱和,中间状态,以粘土、中粗纱为主,局部夹砾石,成份为石英砂岩,呈次棱角~亚圆状,砾径约1~80mm,含量约10~30分选性较差,摇振反应较明显。19~23击30cm,平均为207击30cm,此土部分地段有缺失,属于中等压缩性土。⑥强风化粉砂岩(K)该层揭露厚度为040~300米,底层标高为5932~6569米。浅棕、褐红色,密实状态,已风化成砂状,无水可钻进,含云母碎片及黑色矿物质等。其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值一般为51~67击30cm,平均为577击30cm,属于低压缩性强风化软岩。⑦中风化粉砂岩(K)此层未钻穿。灰白、灰黄、褐红色,坚硬状态,含石英、云母等,混有钙质结核。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基本呈块状结构,泥质胶较差,遇水易软化,暴露易龟裂,岩体脚破碎,薄~中厚层状,岩石质量指标RQD一般为60RQD80,属软岩,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该层以粉砂岩为主,夹有薄层的粉砂质泥岩,岩性稍有差异。二场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况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地下水类型主要可分为二层,1层为①层填土中的上层滞水;2层为④层残积土中的空隙水和⑤层强风化粉砂岩、⑥层中风化砂岩中的裂隙水。1层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渗入及地表径流补给,受
7
f大气降水、季节、气候及地形的变化较大,无稳定地下水位且分布不连续;2层地下水除了由大气降水深入及地表径流补给之外,主要由地下径流补给。根据钻孔揭露的地下水位约为120~190m,地下水年变化幅度约12米,地下水自南向北径流,邻区地下水径流及大气降水补给,排入淠河。据岩土性状及邻近水文地质资料,各层渗透系数经验值建议如下:第②层粉土:3×104s第②1层细砂:25×103s第③细砂8×103s第④层粉质粘土10×105s第④1层粉质粘土混角砾2×104s第⑤层粉质枯上混角砾10×104s第⑥层角砾碎石2×102s因设计挖土深度为95米,基坑面积较大且水量丰富,用轻型井点难以满足,现拟采用管井降水系统。将基坑内地下水降至基坑底面以下10m,以确保基础顺利施工。四、井设计计算(1)井点管的埋深度H:根据场区地层及施工经验,井深度定为12~16米左右,以入岩05~10米为准。(2)涌水量计算根据地质剖面图,按无压完整井计算涌水量,公式为:Q1.366K(2H-S)S/(lgR-lgX0)
8
(2)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