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
中职院校学生自我妨碍心理动机和干预
摘要:自我妨碍普遍存在于中职院校学生中,近期看,自我妨碍可以暂时降低个体对失败的恐惧,减少焦虑。但从长期看,自我妨碍则不利于个体成绩表现,降低其成就感。现从自我妨碍概念及类型、自我妨碍动机及其产生的后果展开论述。最后依据自我妨碍影响因素提出了几种相应的干预策略。
关键词:自我妨碍;自尊;自我保护;印象管理一、自我妨碍概念及类型在成就取向型的社会中,能力作为自我价值的核心,失败不仅给别人留下低能印象,还会威胁到自我价值的肯定。因此,个体会尽一切办法避免失败或改变失败的含义,自我妨碍就是一种很好的保护策略。当面临一个成就情境时,由于害怕失败以及失败后带来的消极结果,个体会故意设置一些情境妨碍自己成功。当失败时,他们会说“我没有成功并不是因为我没有能力,而是因为障碍的存在”;当成功时,他们则说“即便是有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我仍然成功了,说明我的能力是很强的”。这样,在维护自己能力的同时也保护了自我价值。这种个体预先采取自我价值保护的策略就是“自我妨碍(selfha
dicappi
g)”。Berglas和Jo
es最早对自我妨碍进行了研究,他们将其定义为“在表
f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
现情境中,个体为回避或降低因表现不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为和选择”。
依据个体对行为控制程度,可将自我妨碍分为行为式自我妨碍、自陈式自我妨碍和抬举他人。行为式自我妨碍通过行动给自己的成功设置障碍,换取归因上的利益。如,减少努力或练习、睡眠不足、与朋友交往频繁过多等;自陈式自我妨碍,是个体用各种借口公开表示自己处于不利竞争情境,但并不一定减少实际努力,失败时据此归因又容易博取他人的谅解,这种形式的自我价值维护有效性不及行为式自我妨碍,更可作为一种印象管理策略。如,声称有各种疾病、作业太难、抱怨环境干扰等;抬举他人是一种特殊的自我妨碍策略,其特殊性表现在:个体在面临竞争或比较情境时,提供给竞争者或比较者额外的信息或帮助使其有更好的表现,自己同样尽力以求最佳表现。若结果为失败,则归因于竞争者所获取的额外利益,从而避免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同时还可博取不自私、有爱心的美名。目前,对于第三种分类还没得到充分认可,抬举他人是否只是行为式自我妨碍和自陈式自我妨碍的一个特例,仍需进一步探讨。
二、自我妨碍动机理论成就情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