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使学科名称简明的目的,其内在涵义是不同的。5PCzVD7HxA
178
f由于应用目的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学科分类体系,本标准建立的学科分类体系是直接为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统计和管理服务的,因此主要收录已经形成的学科,而对于成熟度不够、或者尚在酝酿发展有可能形成学科的雏形则暂不收录,待经过时间考验后下一次修订本标准时再酌情收录。jLBHr
AILg学科分类与代码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学科分类原则、分类依据、编码方法,以及学科的分类体系和代码。本标准适用于基于学科的信息分类、共享与交换,亦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部门应用。本标准的分类对象是学科,不同于专业和行业。本标准的分类不能代替文献、情报、图书分类及学术上的各种观点。xHAQX74J0X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学科
bspdiscipli
e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22学科群
bspdiscipli
egroup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学科。每个学科群包含了若干个分支学科。3学科分类原则31科学性原则根据学科所具备的客观的、本质的属性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划分不同的从属关系和并列次序,组成一个有序的学科分类体系。LDAYtRyKfE32实用性原则对学科进行分类和编码,应以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应用需求为基本目标,列入到分类体系内的学科覆盖领域应全面、适中。Zzz6ZB2Ltk33简明性原则对学科层次的划分和组合,力求简单明了。34兼容性原则考虑国内传统分类体系的继承性和实际使用的延续性,并注意提高国际可比性。35扩延性原则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高度动态性的特征,应为萌芽中的新兴学科留有余地,以便在分类体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得到扩充和延续。dvzfvkwMI136唯一性原则在学科分类体系中,一个学科只能用一个名称、一个代码。某学科被调整变更后,其原278
f有的分类代码撤销,不得再赋予其他学科使用。rqy
14ZNXI4学科分类依据本标准主要依据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的本质属性或特征,学科的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学科研究的目的与目标等五方面进行划分。EmxvxOtOco5学科分类代码体系的说明51本标准所列学科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开展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条件。SixE2yXPq552本标准仅将学科分类定义到一、二、三级,共设62个一级学科或学科群、676个二级学科或学科群、2382个三级学科。一级学科之上可归属到科技统计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