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③攀比心理。攀比,社会学家称之为“比照集团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照搬他希望跻身其中的那个社会集团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人家有了大屏幕彩色电视机、摄像机、金首饰,自家没有,就浑身上下不舒服,不管是否需要,是否划算,也要购买。④从众心理。作为社会的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圈子中,有一种希望与他应归属的圈子同步的趋向,不愿突出,也不想落伍。受这种心理支配的消费者构成后随消费者群。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顾客群。研究表明,当某种耐用消费品的家庭拥有率达到40后,将会产生该消费品的消费热潮。⑤崇外心理。一些讲摩登的人盲目崇拜外国货,只要是舶来品就买,一些家用电器生产厂,尽管绝大部分甚至全部采用了国产件,仍沿用进口散件组装的牌子在国内销售。有的企业在产品或包装上全用外文,或者只用拼音字母而不注一个汉字,在国内销售,进行不正当竞争,就是利用这种崇外心理。7消费心理在各类人群及各年龄段的表现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参与完成的调查统计显示,各类人群及各年龄段有如下心理特点:①少年的消费心理。追求时尚与新颖,追求个性,善于表现自我,注重感情,容易冲动的消费心理。②对于中年人的消费心理。由于中年人心智已成熟,所以讲究计划性,又有理智性、注重实用性的心理特征。③老年人的消费心理。女性花钱爱算计:女性中花钱特别仔细的占124,比较仔细的占498,花钱不太仔细的占207,花钱很不仔细的占29,不一定的占142。年龄越大手越紧:40岁以上年龄段消费者花钱都“比较仔细”,并且表现为年龄越大越仔细。其中60岁以上的消费者近乎“特别仔细”。相对而言,20~29岁年龄段的消费者花钱最不仔细。8消费者职业和身份特征上分析学历越高,职位越高,花钱越不仔细:一般来说,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们消费比较“大方”,而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群体消费特征为“比较仔细”。花钱最细的要数离休人员,其次依次是农民、军人、企业职工、科教文卫人员。花钱相对最不仔细的是私营业主、个体劳动者、企业管理人员、高校学生。9当代消费者心理变化特征当今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市场正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消费者主导的营销时代已经来临。在买方市场上,消费者将面对更为纷繁复杂的商品和品牌选择,这一变化使当代消费者心理与以往相比,呈现出新的特点。91个性消费的复归之所以称为“复归”,是因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工商业都是将消费者作为单独个体进行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