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已彻底打破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已经形成,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发展更呼唤科学理论实现重大突破。2评述:对引力波的探测基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预言,50年前设定目标,最后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持之以恒的努力才得以实现。这一成果填补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的最后空白,作为基础领域的科技突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基础、政府的政策支持、原有的科技基础、国际的合作、长远的战略眼光以及科学家的辛勤付出;这一成果的取得对科学研究工作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
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某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学者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1观点:我赞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机械化”。史论结合: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进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在英国完成,并向欧美地区扩展,带动其他地区的工业化。小结:由此可见,“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机械化”的说法是正确的。示例2观点:我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电气化”。史论结合: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各种各样使用电力的新发明纷纷涌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相继问世,使电力开始带动机器。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随后,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和无线电报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而新机器的发
8
f明和制造,反过来也推动了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工业最能代表最新技术成就。小结:所以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