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的结晶。点,横,竖,撇,捺,每一笔都至关重要。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写一手好中国字。小时候吧,用铅笔写字,我经常抱怨:这可恶的汉字这么难写。长大一些觉得这想法非常错误,现在,我爱汉字,虽然我的字仍旧歪歪扭扭不好看。汉字在整整一天都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早晨起来读着课文,我爱课本上的汉字。中午,打开练习册,做着题,我爱练习册上的汉字。晚上电视上正在举行汉字大赛,我更爱汉字。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有8000多年的历史。从繁体字到简体字,汉字经历了多少蜕变啊!它就像中国人,坚韧不拔,端端正正,因为它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要感谢祖先为我们创造了汉字。做一个中国人,写一手好中国字!
2古诗《清明》我喜欢《清明》这首古诗,这首古诗是唐朝杜牧写的。我向父母了解清明节民间风俗习惯,明白了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每逢清明节,都会用扫墓来怀念先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这首古诗的大致意思是:“清明节前后,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路上的行人心中十分烦闷,像丢了魂似的。有人向放牛的儿童打听哪儿有酒家,牧童用手指着远处那杏花盛开的小村庄。”春意浓浓,春雨绵绵,我们沉浸在对先人的思念中。《清明》这首优美的古代诗歌,让我了解了传统节日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我学习它以后,更加体会到孝敬长辈的重要性。
3端午节我要介绍的是端午节。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阳节。这一天是爱国诗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他听说自己的国家要灭亡了,心如刀割,悲愤交加,于是抱起一块大石头,纵身跳入汨罗江。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每到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就会划着船把米饭到入江里,可是,大家发现倒入江里的米饭,全都被鱼吃了,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用一种长长的叶子把米包成四个角的形状,再投入江中,鱼以为是菱角,就不再吃了。直到现在,每到端午节时,人们都会吃粽子、赛龙舟,妈妈也会用长长的竹叶把米包起来,我也会呢!中华的传统文化多得数也数不清,这都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财富”。
4春节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文化。听老师说,古时候海底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就到村子里吞食牲畜、伤人性命。因此到了除夕这天,人们纷纷上山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村东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