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游记》解析中国式团队管理
○杨勇根提起玄奘法师,一般都会想到《西游记》中那位胆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难辨的糊涂和尚。其实史实记载的玄奘法师,不仅精通佛法,虔心求学,而且胆识过人,是位大智大勇的高僧。文学艺术凸显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个个家喻户晓、人见人爱的人物,凝聚了千百年来我们民族的经典文化和智慧。今天,我们可以通过《西游记》来解读中国式团队管理。一、形散而神不散现代管理与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以及文化紧密联结才能产生功效。构建中国式团队,先研究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因为这是中国式的团队文化的基础。只要是中国人,骨子里都有重情尚义、趋利避害的成分。唐僧被皇帝封为御弟、孙悟空被唐僧五行山解救,倡导的就是“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到了高老庄、流沙河,“不打不相识”,最后说是西天取经的,呀呀呀,师父到了,“大水冲了龙王庙”,赶快“认亲”。有了重情尚义的存在,中国式团队领导就好当了吗?作为西天取经团队的领导,唐僧是文科出身,要管好武班出身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难度很大。这样,中国式团队就显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形散,表面上看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有点不团结,实际上,他们是是团结的,核心是“神不散”,要不,猪八戒一而再、再而三地搬弄是非,悟空没有和他反目成仇;表面上看唐僧,不懂管理,实
f际上,他掌控“神不散”,从来没有动摇过“西天取真经”的奋斗目标和“善”的价值观,最终完成了“西天取真经”的任务。二、欲用其利,先挫其锋中国式管理的高明之处欲用其利,先挫其锋。作为团队领导,唐僧在取经路上,整合了力量把徒弟们的工作纳入一个有序的系统。特别是把有奇技、怀绝技的悟空纳入到一个有序的系统,无论下达什么任务,悟空都是第一执行者,不打折扣完成任务。在创业阶段和滚动发展阶段,可以看出:中国人不只是文人相轻,而是人人相轻。特别是在创业阶段,没有束缚的孙悟空,嫌唐僧“百无一用是书生”胆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难辨,表面上看,有点犯上。实质上,这是受“名师出高徒”的影响。最后,孙悟空戴上紧箍受到束缚,唐僧念紧箍咒就成了一种驾驭能力,念一次紧箍咒,就要挫孙悟空一次锋,为以后取经路上用其利做了准备。相轻和不相互尊重的缺点一直遗传到今天。常听到“他们技术部的水平不行,解决不了什么质量问题”这样的废话。仔细想想:都是一个公司的,别人r